我院科研成果入选国家级重点出版工程

发布者:周鑫发布时间:2024-11-18浏览次数:10

近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实施的2024年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和丝路书香工程立项公示结束,我院工匠与文明研究中心潘天波教授的著作《审物:18世纪之前欧洲对中华诸物的描述与想象》成功入选“丝路书香工程”,翻译输出的文种为阿拉伯文。

“丝路书香出版工程”是由中宣部批准立项的中国新闻出版业唯一进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项目,项目大类涵盖重点翻译资助项目、丝路国家图书互译项目、汉语教材推广项目、境外参展项目等。该项目旨在支持我国出版单位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输出中国优秀图书,推动体现国家意志、代表国家水准、传承中华文明、反映时代风貌、适于国际传播的优秀图书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翻译出版。

本次成功申报项目《审物:18世纪之前欧洲对中华诸物的描述与想象》,是潘天波教授所著《考工格物》(全5卷含《齐物》《赀物》《审物》《润物》《开物》,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系列图书的一种,该书系曾成功入选2022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荣获江苏省新闻出版局、江苏省出版协会“2023苏版好书”,并入选2024年第3期人文社科“中文原创好书榜”。这是潘天波教授继《漆彩——丝绸之路与中国漆器》入选世界著名出版集团——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Springer Group)2023年“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项目(黄山书社,输出文种为英文)之后,又一成果“走出国门”,是我院在国家“走出去”重点图书翻译项目领域的重要突破,展示了我院在用活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方面的研究实力,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作出了积极贡献。 


《审物》简介

在全球交往体系下,从13世纪旅行家马可·波罗到17世纪传教士安文思,“物的描写”与“物的想象”已然成为他们建构良好“中国形象”的重要途径。然而到了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后,良好的“中国形象”在欧洲人心目中轰然倒塌。本著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4—16世纪)来华传教士马可·波罗撰写的《马可·波罗游记》(1299年)和门多萨撰写的《中华大帝国史》(1585年)以及“启蒙运动”时期(17—18世纪)利玛窦、曾德昭、安文思、杜赫德分别撰写的《基督教远征中国史》(1615年)、《中华帝国》(1642年)、《中国新志》(1688年)、《中华帝国全志》(1735年)为案例,较为详实地描述了欧洲近代两大思想解放运动时期来华传教士在欧洲中心主义立场下对中华工匠文化的另样回应,确证了中华诸物对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思想的深远影响,揭示了中华诸物在欧洲世界崛起过程中的作用,并阐释了全球文明交往中的中华工匠文明之独特价值。

《考工格物》书系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