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课程与线下课程不同,具有非情景化、开放性、便捷性、随意性的特点。为了加强我院在线课程的教学质量,特制订《在线教学“1课时”操作流程与规范》,建议任课教师参考执行。
项目 内容 | 教 师 | 学 生 | 备 注 |
课前 | *1.从中国大学MOOC、超星尔雅、网易公开课等网站选择合适的优秀课程资源,确定后观看全部视频,了解视频播放时间与内容,完成相应的检测作业,熟悉并掌握课程资源的情况。 *2.为下节课教学内容选取视频,以1—3段视频为宜,时长不宜超过1小时,能够涵盖下节课教学内容即可。将选定的视频推荐给学生,告知学生提前观看。 *3.指定上课使用的教材,把教材电子版通过授课群分享给学生,并将下节课所授内容告知学生,要求学生提前预习。 4.为学生指定与下节课学习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资料,包括:(1)著作。不宜整本书推荐,建议选取涉及下节课学习内容的部分,采用电子版,老师要有导读或批注;(2)论文。涉及下节课学习内容的学术论文,不必太多,选取1—3篇能够反映最新学术前沿或具有代表性的论文。 5.设计下节课课堂上将要讨论与交流的问题,并提前告知学生。 *6.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制作PPT等课程演示资料。 | *1. 预习下节课学习的教材内容。 *2. 观看老师推荐的视频,做好简单的学习记录,包括主要知识点、遇到的问题等。建议将学习记录与课堂笔记结合,纳入学生平时成绩考核。 3.阅读老师提供的与下节课学习内容相关的拓展资料。 4.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写出自己的见解。 5.班级设立小助手,负责课前联络及处理课程相关事宜。
| 1.慕课课程可选1-3门,以1门为主。 2.慕课出现卡顿,可提醒学生错峰观看,也可以提前下载发到群中。 |
课堂 | 1.提前十分钟登录所用平台,了解学生的出勤及在线情况。 2.上课后,首先告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3.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时间宜控制在5—10分钟左右。建议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即时作答,并通过网络平台反馈给教师,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预习和慕课学习情况。 *4.在回顾慕课视频内容的基础上,适当系统讲解重要知识点。建议时间以10—20分钟为宜,可以穿插播放视频。 5.通过课前下发的拓展材料对本节课知识点予以补充与提升。 *6.就课前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时间以5—10分为宜。 7.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8.布置作业。 9.建议教师保存相应教学视频(部分直播平台如“钉钉”等会直接保留直播视频)并分享至授课群中,便于学生回顾学习和今后教学检查。 | 1.班级小组手点名,报告老师出勤情况。 2.反馈预习情况,学生可采用举手回答形式,也可以将课前的学习记录直接上传,或将观看视频的截图发至平台。 *3.完成课程笔记。建议班级小助手及时总结要点,以适当形式在线呈现。课堂笔记纳入学生平时成绩考核。 4.报告自己阅读拓展资料的体会,并与其他学生、老师进行交流。 *5.参加课堂讨论。 *6.记录作业。
| 1.教师授课可选用直播形式,也可采用分享屏幕PPT授课。互动讨论可用QQ、钉钉或微信群,也可以采用直播时学生即时在线留言方式。如授课出现卡顿,切换为群上交流。 2.在线阶段以理论学习为主。不好讲授的案例、技巧等,可推后至线下讲授。 3.可适度融入价值引导和心理疏导,排解学生因隔离产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自我提升。 4.部分因网络问题未能参加在线学习的学生,可以个别辅导,平台有直播回放的也可以使用直播回放功能进行学习。 |
课后 | 1.整理学生听课的反馈意见,进一步改进提升。 2.提供进一步学习的资料,用于延伸本节课的内容。 *3.在线交流、答疑。 *4.批阅作业,查看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5.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 6.总结线上教学经验与问题。 7.教师把平台收集到的学生课堂学习时间长度(部分直播平台软件有此项功能)反馈至班级授课群,把课堂作业出现的问题也及时反馈到授课群。 | 1.整理课堂笔记。 2.反馈听课感受。 3.阅读老师提供的延伸学习的资料。 *4.线上提问、交流。 *5.完成作业。建议将作业情况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之一。 *6.做好课后读、说、写训练工作。可以通过回看直播的方式深化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与教师约定时间交流。 7.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 *1.教师可将经验与问题填写在《在线教学情况记录表》上,积累经验。 2.学生将不理解的地方予以记录,在线下教学中与教师当面交流。
|
说明:1.上述序号前面带*号者为最基本规范。
2.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在完成最基本规范的基础上,灵活调节。
3.不必拘泥于形式,以切实提高在线教学效率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文学院
202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