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为孺子育英才,克勤尽力细心裁 ——文学院2021级乡村师范班“乡村教师乡村行”同课异构活动圆满成功

发布者:司同发布时间:2023-06-19浏览次数:532

为提高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质量,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加强乡村师范生专业技能训练,提升任务情境教学实践能力,探索素质教育育人新理念,2023年6月13日,文学院由孟院长牵头,组织21文15班全体学生走进铜山区张集中学开展“乡村教师乡村行“同课异构活动。文学院领导班子及21级乡村教师班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共同展开教学实践活动。

凝心聚力,友谊永驻。早上8:00,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师生抵达张集中学南校区,张集中学校长对我们师范生寄予希望,谆谆教诲难忘于心。于校长讲到:“我们的教育要唤醒孩子们的思想,我们的心要在学生身上,乐为师,融心融情,把教育当做使命、担当”。我们师范生要“涵养师德,用心感受”,师生之间要“互赢共生,促进认同,弘德弘毅”,如此方为新时代教师之风貌。于校长字字恳切,循循善诱。谈到两校之友谊,两方领导均表达了长足合作之愿景。随后在该校教师指引下,乡村师范班学生有序分组,进入相应课堂观摩教师授课。

同课异构,百花齐放。文学院全体师生分为两组,集体观摩张集中学教师——洪秋、王昱容的现场授课《卖炭翁》。两位教师标准的教姿教态、情境结合、身临其境式的教学方法、娓娓而来,循序善诱的知识渗透,在观摩课堂的师生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获得了很大的启发。学习张集中学两位一线教师专业化的演示公开课之后,21级乡村师范班学生代表分别为七(2)、七(3)班学生进行授课。

思想碰撞、观点交锋。课后,全体成员于张集中学中心报告厅进行教学设计交流与研讨,进入了精彩纷呈的评课环节。在班长陈姗姗主持下,参与同课异构教学的两位张集中学教师与两位师范生分别交流了关于授课篇目《卖炭翁》的教学设计,并对任务完成的成果进行评估和反思。另有三位乡村师范班学生分享了观摩公开课后的感受与思考。

专家引领,共助成长。四位张集中学教师与三位文学院博士生老师对两位师范生授课状况进行专业化点评,对其良好的教姿教态和个性化课堂予以肯定,并对师范生的教学设计和任务安排进行优化指导,以更好地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

结对结伴,以知促行。下午13:00,21级乡村师范班全体学生分为两组,走进七(1)班与七(5)班课堂,与学生一对三结对并共同交流探讨语文学习方法,为中学生在阅读与写作方面的学习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给予恰当的反馈与学习建议。通过大学生与中学生交流的方式,有助于师范生进一步了解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能力,重新明确对学情的定位,以”知“促”行“,改正教学思路和策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打下基础。课堂交流之后,为促进与结对伙伴更长远的交流共进,在两班班主任引导下,乡村教师班学生留下联系方式,之后线上为中学生答疑解惑。 

  聚焦素养,理论探究。最后环节,为了更好地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铜山区教师发展中心孟庆龙主任开展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专题讲座,从新课标下学科核心素养出发,聚焦学科课程标准的演变,从文体意识方面研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文素养。同时,提出教师应从学生经历反观自己,哪些意识有利于当好一名合格教师,“如果欲写诗,功夫在诗外”,教师应着力创建“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让学生思维打开,建立师生交流渠道。最后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孟主任着眼于核心素养下的课程论、方法论、教育教学论,为教师打开了一条科学性与有效性并存的教学思路。

  报告结束后,张集中学领导与部分教师代表同文学院全体师生合影留念,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圆满顺利结束。

  总结提升,育己育人。在此次同课异构教学观摩实践活动中,21级乡村教师班全体学生受益良多,积极总结。多样化的课堂展现了师生教学风采,精彩的观摩研讨活动,整体性的、综合性的个性化教学,为师范生今后的教学思路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充分锻炼了师范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升了专业素养与技能。

  此次于张集中学展开的教学活动,为我校师生搭建了教育交流互通的平台,与乡村教育共织育才之网,为乡村教育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具有卓越潜质的未来教师打下基础。